|
全球河川的藥物污染濃度已達到破壞動物與生態系統的水平 (2019/3/4)(連結)
研究指出,全球河川發現越來越多的抗生素與抗癲癇藥物,其濃度可能會破壞生態系統。荷蘭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模型,來估算全球淡水系統中的藥物濃度,預測其可能對哪個地區的食物網造成最大危害。該研究已發表於「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研究對象主要著重於兩種特殊藥物─抗生素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與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該研究指出,於西元1995年至2015年間,藥物濃度增加以及受影響的地下水域增加,顯示水生生態系統的風險比起20年前已高出10至20倍。卡馬西平與破壞魚卵及貝類消化過程的發展有關,其在少數主要河流的乾旱區域的潛在風險最為明顯,而環丙沙星的風險更加普遍,該研究測試的449個生態系統中,有223個區域的風險明顯增加。該研究模型預測,在人口密集與乾燥地區如中東地區,生態區域的環境風險相對較高,但這些地區正好是藥物使用與地表水濃度數據鮮少的地區。
|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會址1: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2館512室(工研院中興院區) 電話:(03)591-0008
會址2:新竹市光復路二段321號2館506-507室(工研院光復院區) 電話:(03)573-06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