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人造肉可能比畜牧業造成更多的環境破壞 (2019/3/4)(連結)
新的研究指出,人造牛肉比正常飼養的牛隻產生更持久且具破壞性的溫室氣體。農業約占全球1/4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牛隻是產生最多甲烷與一氧化二氮排放的來源之一。減少牛肉生產對環境影響的一個吹捧的解決方法是生產人造肉。一些公司正在開發於實驗室培養牛肉、豬肉、家禽與海鮮。該研究發表於「永續食品系統前瞻」(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期刊,雖然採用這種生產方式可迅速降低牛隻的甲烷排放,但長時間看來,實驗室培養的肉類可能會產生更具危害濃度的二氧化碳,因為甲烷會在大氣停留約12年,但二氧化碳可累積數千年。該研究指出,大規模生產人造肉的環境效益取決於生產人造肉工廠的用電方式。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科學家指出,在研究各種可能的人造肉生產方法及其能源需求的結論顯示,生產人造肉對氣候的影響不一定優於畜牧業的牛隻,其相對影響取決於脫碳能源的可用性與製成的特定生產系統。根據英國農業園藝發展委員會的數據,全球牛肉需求正在成長,亞洲對牛肉需求增加特別多。亞洲許多新興經濟體與家庭收入成長推動的牛肉需求,占全球牛肉進口總量的近50%。
|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會址1: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2館512室(工研院中興院區) 電話:(03)591-0008
會址2:新竹市光復路二段321號2館506-507室(工研院光復院區) 電話:(03)573-06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