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

      電子報   第022期

此可直接連結到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網站!!

 

此可直接連結到惠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按下即可成為「綠色採購聯盟」會員

 

好康到相報!趕快來參加「綠色採購聯盟」聯誼會喔!!

綠色探索

邁向零廢棄物的社會-一個日本小鎮的倡導經驗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特約研究員  賴明伸

簡介
位於日本南端四國島東岸徳島縣勝浦郡的上勝町(鎮)於2003年9月19日成為全日本各城鎮中首個推出「零廢棄物(Zero Waste)」宣言的鄉鎮,宣言目標是將該鎮產生的焚化與掩埋廢棄物在2020年之前降低至零。上勝町原本是一個人口老化與外移情況嚴重的經濟衰退城鎮,但是近年來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環保工作,因此獲得日本政府選定為參與城鎮復興「地域再生計畫」的指定區域,並為日本環境省選定為2004年度「環境與經濟良好循環」模範城市之一。該鎮的做法,屬於推動永續環保運動與轉型經濟成功之典範,值得參考仿效,因此介紹如下。

經濟復興
上勝(Kamikatsu)町位於日本南端四國島山區的東南方,行政區域包括55個不同大小村莊。該鎮面積為110平方公里,其中約85%為森林覆蓋。人口僅有2200人,其中44%超過65歲以上,屬於是一個人口逐漸老化與呈現負成長的鄉村小鎮。該鎮原本主要經濟作物為森林產品與蜜桔,但是這些產品目前大多數已經為國外進口低價產品所取代。1981年2月的一股強烈寒流使當地溫度下降至攝氏零下13度,造成大多數柑橘樹被凍死,更使得該鎮經濟一厥不振。

為復興經濟,該鎮積極進行經濟轉型工作。目前該鎮知名全國的是由其年老鎮民為工作主體的「Tsumamono」產業與相關觀光事業和(月谷)溫泉區等。Tsumamono指的是使用於餐飲業餐點裝飾用的樹葉與花朵。1999年該鎮成立Irodori Co. Inc,由鎮長擔任社長。該公司出產超過300種樹葉與花朵,銷售給日本旅館與高級餐館使用為餐點裝飾品,每年營業利潤超過230萬美元,成為該鎮老年人口的主要經濟來源。目前該公司雇用180位主要為女性且平均年齡超過67歲的員工,這些員工並廣泛使用電腦與傳真機等資訊工具來傳達市場訊息。由於該行業之成功,此案例被視為是日本農業復興之「點葉成金」模範案例。

環保成就
該鎮之廣受注意,除其經濟復甦成績外還在於環保成就。為減少占垃圾總量30%的廚餘廢棄物的產生數量,該鎮自1991年起即補貼購買戶外堆肥機,自1995年起更成為全日本首個補貼居民購買住家堆肥機的城鎮。目前該鎮大多數居民均採用堆肥機來處理廚餘廢棄物。

自1997年日本開始實施包裝廢棄物回收法開始,該鎮即將垃圾分成19類來進行回收,不能回收部分則使用該鎮的兩個小型焚化爐進行焚化處理。2000年日本政府開始實施dioxins特別管制法規,該鎮因此將這兩個焚化爐關閉,完全停止自行焚化處理。目前該鎮將廢棄物劃分為34個類別,並且達到79%回收率。該鎮在廢棄物收集上的最大特色是雖有2200位居民,但是卻沒有一輛垃圾車。居民需要自行將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站。至於行動不便的居民,則有義工協助清除垃圾。同時每隔四個星期的星期天,由收集站舉辦一次「跳蚤市場」活動,以銷售例如舊衣服與書本等二手物資。

零廢棄物運動之倡導
2003年7月在推廣零廢棄物觀念方面不遺餘力的美國Paul Connett博士訪問該鎮之後,該鎮決定接受此觀念進一步減少廢棄物產生量,因此於2003年9月19日推出全日本各城鎮的首項零廢棄物宣言,目標是將產生廢棄物在2020年之前降低至零,成為日本首個作出此項宣示之城鎮。

由於零廢棄物的觀念除加強回收廢棄物外,主要強調自產源即加強資源使用效率以減少將來廢棄物產生量。因此該鎮在推出宣言同時,亦提出包括五點之行動計畫,除將自行加強廢棄物回收工作外,亦呼籲政府與產業界加強製造廠商責任與環保化設計工作以預防廢棄物產生。該鎮行政長官亦四處演說倡導此觀念。

該鎮的廢棄物處理做法或許未必能為其他城鎮接受,例如自行將垃圾送往收集站可能被視為是會產生過多車輛運輸污染的不具效率舉動;將垃圾分類為34項亦被會認為是耗費過多人力與時間之做法。但是在該鎮之生態環境下,此種做法並無實施問題,顯示只要能夠達到目標,各城鎮應該自行尋找最適合之實施方式。同時該鎮之做法,不論是在構思或宣導上均有值得其他地方政府效法之處。

國際零廢棄物運動
國際間「零廢棄物運動(Zero Waste Campaign)」之具體表現,始自1996年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市宣示將在2010年前達到零廢棄物之目標;接著紐西蘭約1/3城鎮與加拿大多倫多等大型城市也先後宣布將在2015年前後達到此目標;日本政府亦於2000年頒布符合此運動精神之「循環型社会形成推進基本法」。

零廢棄物的觀念不僅是推廣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以避免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還將推動進行生產與銷售系統的改革,以自根本即避免廢棄物之產生。零廢棄物運動包括三項主要觀念轉換:

1. 要求消費者、納稅人與地方政府不要將使用盡之資源視為是需要花錢掩埋與焚化的廢棄物;要將其視為是可以回收之資源,因而加強其回收利用、修理、循環使用與堆肥處理之工作;

2. 要求企業界使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重新設計產品與包裝物使消費者易於進行其使用後之回收利用、修理、循環使用與堆肥處理工作;延伸製造廠商責任,要求其負起產品使用後之回收、再利用與重新製造工作;

3. 要求政府將經濟誘因自原生資源移轉至再生資源,以便利達成零廢棄物目標。

為達成零廢棄物目標,一般採用下列策略:
1.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要求產品製造/銷售廠商分享責任以回收產品與包裝廢棄物,並確保其回收與再利用;

2. 環保化設計(DfE):設計時即注意產品之耐用性、易於修理/模組化替換、易於升級、易於回收等特性。同時廢棄時,亦應該具有易於拆解、回收再利用等特性;

3. 資源回收設施:以生態工業園區方式允許回收之資源得以進行回收再利用與重新製造等工作,並得以培養資源回收利用工業;

4. 法規與經濟工具:用以鼓勵各相關團體進行有益零廢棄物目標之工作。

參考網頁:
1.
http://www.japanfs.org/en/newsletter/,第24號,2004年8月
2.
http://www.targetzerocanada.org/Pages/Home/home.html
3.
http://www.grrn.org/zerowaste/
4.
http://www.kamikatsu.jp/
5.
http://www.irodori.co.jp/

國內巡禮(回頁首)

「生物可分解塑膠」為啥這麼火?

【記者張韶文特稿】最近環保署的大執法將矛頭指向限塑,又讓大家風聲鶴唳起來,對於傷腦筋的店家小販來說,除了紅白塑膠袋及加強厚度強度的塑膠袋外,是否還有另一種選擇?最近市面上許多人開始用起「生物可分解塑膠(Biodegradable Plastic)」製的塑膠袋,但據環保署於今年7/21公告、9/20起開始受理廠商申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產品環保標章規格標準來看,其實大多數都不符合這項標準。

雖然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國內發展還不算成熟,但在此先讓我們參考一下澳洲的例子,看看生物可分解塑膠為啥這樣「火」的威力。

國內已出現許多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製包裝袋

他山之石 
塑膠製品之氾濫,已到了無孔不入程度,澳洲統計,一年約生產達百萬噸的塑膠原料,同時每年還進口 約58.7萬公噸塑膠。其中,包裝用品是最大宗,超過塑膠原料總量的三分之一。澳洲一年約消耗六百萬個塑膠 袋。

塑膠包裝雖然有便宜、耐用等優點,但可怕的是,也很耐久、不腐爛,另一個問題是,塑膠品往往是從石油、 煤和天然瓦斯等無法再生的自然資源。

為了克服傳統塑膠的壞處,許多研究人員長久以前即研發,如何從植物等再生資源製成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生 物可分解性塑膠可隨著過風吹、日曬及雨淋等自然作用,經過自然的分解,最後混入土壤中,再經微生物分解 成簡單分子而消失於無形。對於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的可分解程度,許多國家要求標準不一,所規定的標準從分 解60%-90%,從最少60天,最多到180天在環境中完全分解消失。

玉米是種天然聚合物,它是從植物從光合作用產生的白色、粒狀的碳水化合物,同時提供植物所需能量。穀類 及根莖類作物多含有大量澱粉,但因為澱粉可溶於水,一碰到溼氣就會膨脹、變形,所以無法單獨直接變成生 化塑膠。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方法是改良澱粉為不同的聚合物。首先,從玉米、麥及馬鈴薯取得澱粉,藉由 酵素轉化為乳酸單體。最後將這乳酸化學處理為小的分子,再將這小分子與聚合物的長鏈組織相鏈結,即可形 成「聚乳酸(PLA)」

聚乳酸可以用在植物性器皿或可拋棄式紙尿布,自1990年即被運用在商業用途,在醫學用途上也很成功,如移植、傷口縫線等,因為它有隨時間自然分解、消失的特性,然而因為聚乳酸的價格明顯較傳統塑膠為高,所以無法被大部份消費者所接受。後來利用細菌研發出來的聚羥酸(PHA)也一樣因為高成本而發展受限。

當然,這些研發出來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成本比傳統塑膠貴上兩倍到十倍都不止,但環保人士則主張,傳統塑膠的低成本其實是假象,並未真正反映出其對環境的影響成本,當你付費買個塑膠袋時,並未同時付它被丟棄時的清理及處理成本。一旦將這些成本考量進去,傳統塑膠袋其實比生物可分解塑膠來得貴。

由於一般人認為成本是推動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一大障礙,於是近來科學家努力研發低成本的製造方法,比如澳洲的合作研究中心(CRC)即專注在運用澱粉這種低廉的成份,混合其他較高成本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結果產生一種富彈性而質地堅韌的塑膠,很適合用來生產購物袋、麵包袋、覆蓋農作物用或製成植物性器皿。

奧運另一項佳績─76%的垃圾回收率
想想2000年的雪梨奧運,就會對其成功的回收成果及決心讚嘆不已!在當時,每天約有660噸的垃圾產生,但仍 有高達76%的垃圾被回收再利用,主要的原因要歸功於,生物可分解塑膠被廣泛運用在速食包裝上,使得食物殘 渣有更經濟的處理方式,並降低了為昂貴的包裝而耗費的分類及處理成本。最基本的好處是,生物可分解塑膠 可減少隨手丟棄的垃圾問題,減少垃圾掩埋量,提高可自行分解的有機成份的回收率。

未來的路 還很長

近年來,由於政府倡導限塑政策,民間廠商轉向研發所謂的「生物可分解塑膠產品」,標榜可自然分 解,可減少對環境危害。為了協助民眾分辨市面上良莠不齊的BDP產品優劣,環保署公告了生物可分解塑膠 產品的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讓業者有可以遵循的依據,民眾在購物時也有參考標準。

依據該項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規定,產品中不得含聚乙烯 (PE)、聚丙烯 (PP)、聚苯乙烯(PS)或聚氯乙烯 (PVC) 等不易分解的石化成份。產品符合規格標準業者,可備妥證明文件及廢棄物貯存、清除和處理方法,再向環保署提出環保標章申請。只是目前仍未出現任何合格的商品或廠商。

當民眾到小吃店拎著自以為「環保」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袋,覺得自己已為環境盡了一分心力,並且沒有替地球多製造一個塑膠袋時,事實,是否真的如他們所想呢?恐怕這些可分解性令人存疑的塑膠袋,標榜著自己是植物澱粉製成的高級血統,最後卻和傳統紅白塑膠袋一樣的命運,被丟進掩埋場裡成了不得超生的不可燃垃圾。
公布生物可分解塑膠產品的環保標章標準,只是一個起點,是否真正對市面上的產品產生引導及更多投入研發行動,都是未來要走的路。 

參考網頁:
化作春泥更護花──神奇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上)(中)(下)環保署資源回收月刊 (90年7月號)
生物可分解塑膠環保標章規格標準

海外瞭望(回頁首)

 佳能提出全球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Tracy摘譯】日本知名相機品牌佳能(Canon)提出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預計於2006年達到每一銷售單位減少20%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並將建立全球性活動以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包括採購、生產和運輸。

根據佳能2003年永續報告,污染物、溫室氣體以及其他造成環境負擔者以耗盡地球能量去清理,全球生態環境正以加速度被摧毀中。為了減少因物流活動所造成的環境負擔,佳能計畫透過產品設計、發展與製造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不論是製造地或是銷售地。

佳能美國分公司即自願加入美國環保署多項活動的合作夥伴,例如產品設計、廢棄物減量與運輸計畫。此外,佳能亦加入2003年「聰明運輸夥伴計畫」(SmartWay Transport Partnership),此計畫主要是希望降低燃料消耗以及溫室氣體減排。

參考網頁:

http://www.greenbiz.com/news/news_third.cfm?NewsID=27255

產品快遞(回頁首) 

洗碗精/環保標章規格標準
--------------------------------------------------------------------------------

•產品特色 

1.產品之界面活性劑生物分解度,其檢測數值需達95%以上。

2.所使用之界面活性劑需含百分之五十以上天然原料(如脂肪酸鈉、脂肪酸鉀等)。

3.產品不得含磷、螢光劑、EDTA(二胺四乙酸)、NTA(晴基三乙酸)、APEO(乙氧烷基酚)、Phosphonate(膦酸鹽)、Perborate(過硼酸鹽), Chlorine Bleach(含氯漂白劑),Formalin(甲醛水),Formaldehyde(HCHO甲醛),Opacifiers(乳白劑) 等添加劑。

4.產品使用之化學染料(Chemical dye)以食品衛生法規定可食用色素種類為限,且總重量比不得大於0.01%。

5.產品包裝須可長期重覆使用並提供消費者符合環保標章「重填物之包裝或容器」規格之簡易重填包裝產品。

6.標章使用者的名稱及住址須清楚記載於產品或包裝上。標章使用者若非製造者,製造者的名稱及住址須一併記載於產品或包裝上。

7.產品或包裝上須標示「高生物分解度」,且應解釋生物分解度之定義,使消費者易於了解。

泡舒洗潔精

耐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5-2204605#835 
住址:嘉義縣忠孝路600號  

新聞掃描(回頁首)

舊家電賣民宿 回收利潤可觀   (華視 10/4)

您還記得古早以前家中的撥號電話,還有鐵製電扇這些古老家電是什麼樣子嗎?或許不少人認為這些是老古董,甚至當作垃圾丟棄,不過在台北縣有一名電工技師,看準現在流行的"復古風",專回收這些舊家電,經過翻修之後,轉賣到民宿以及餐廳。由於回收的成本相當低,轉賣的利潤高,為他賺了不少錢。

垃圾變寶物 百變玻璃生機再現   (民視 10/3)

隨處可見的酒罐,提神飲料的玻璃瓶除了回收還可以作什麼呢?新竹有一位環保藝術家魏德松,因為心疼大地被汙染,於是花巧思把揀回來的瓶瓶罐罐變成了個性燈。(這個部份是我們一般的豆腐乳罐)這些都是生活用品中的瓶瓶罐罐(5525這個是我們俗稱的蓮花蠟燭)一般人眼中的垃圾玻璃在他眼裡全變成了寶從事環保志工已經三十多年的魏德松說不爛不臭的玻璃除了造成環境污染之外廢棄的碎玻璃更會刺傷人人。

綠色消費 消基會扮推手  (民生報 10/2)

平時為消費者明察暗訪、揪出黑心廠商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天成為「綠色消費」推銷員,呼籲消費者購物時認明有「環保標章」產品。消基會指出,要從生活中做環保,消費時應認明一片綠色樹葉包裹不受汙染地球的環保標章。

植物染 花葉當染料  (蕃薯藤 9/28)

擔任保母的林素綢參加植物染研習,從此著迷,每到假日,她常到公園撿樹葉、花朵,煮出色素後就可以染布。家裡的窗帘、椅套到衣服、背包全是她的傑作,還可染製絲巾當贈品,備受歡迎。「植物染既環保又自然,而且製出的成品獨一無二!」她忍不住到處推薦,雖學染布不過兩年時間,卻已製出數十件成品。

EPSON宣布旗下投影機獲環保標章色消費  (中央社 9/25)

受到溫室效應影響,地球天災頻傳,先進國家、環保組織相繼投入環保運動,投影機大廠台灣愛普生科技(EPSON)日前宣布旗下投影機產品獲得環保標章,EPSON總經理李隆安強調,在環保意識高漲下,許多企業與消費者對於兼顧環保與功能的綠色商業更為重視。

讀者投書(回頁首)

請問:為何有穫得環保標章的產品值得消費者信賴?
答:

(1)環保標章僅頒發給同類產品中,對環境衝擊最少的20~30%產品,
(2)環保標章係由公正之第三者頒發,不受製造商或其他利益團體之影響,
(3)環保標章為同類產品訂立了「標竿」(Benchmark),
(4)環保標章決策過程是透明化的,
(5)環保標章內容係屬多重準則(multiple criteria),使得消費者易於瞭解並選擇最佳產品,
(6)可以避免單一標誌之氾濫(例如一個產品上貼有省電標誌、省水標誌、可回收標誌等)。

最新消息(回頁首)

「綠色採購聯盟」聯誼會

一、主辦單位: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協辦單位:工研院化學工業研究所/台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
/惠國顧問公司

二、對象:台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會員、「綠色採購聯盟」會員、產業界及推廣單位等對「綠色採購聯盟」想進一步瞭解或有興趣參加之人

三、日期:九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上午九點三十分~十二點

四、議程

五、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五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和平東路1段162號、會場電話:02-2392-6504)

六、報名:填妥報名表後傳真或e-mail:Jennifer@edf.org.tw,因為席次有限將採取先報名先接受,截止日期定為10月20日。
服務熱線:(03)5916217 林雅娟
連絡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3館102室
綠色採購聯盟網址:
http://www.greens.org.tw

TO:林雅娟小姐 傳真:(03)5820231

交通指南
※ 自台北火車站可搭乘捷運淡水-新店(綠線)至古亭站或台電大樓站下車,自行開車者有校內收費停車場可停(每小時40元)
※ 公車師大站3.15.18.74.235.237.254.907

著作權聲明(回頁首)

綠色消費電子報其著作權為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及惠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本電子報僅作個人閱讀及非商業或營利用途之使用,若欲轉摘或轉載其內容請先取得授權!

訂閱電子報

退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