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日本南端四國島東岸徳島縣勝浦郡的上勝町(鎮)於2003年9月19日成為全日本各城鎮中首個推出「零廢棄物(Zero Waste)」宣言的鄉鎮,宣言目標是將該鎮產生的焚化與掩埋廢棄物在2020年之前降低至零。上勝町原本是一個人口老化與外移情況嚴重的經濟衰退城鎮,但是近年來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環保工作,因此獲得日本政府選定為參與城鎮復興「地域再生計畫」的指定區域,並為日本環境省選定為2004年度「環境與經濟良好循環」模範城市之一。該鎮的做法,屬於推動永續環保運動與轉型經濟成功之典範,值得參考仿效,因此介紹如下。
經濟復興
上勝(Kamikatsu)町位於日本南端四國島山區的東南方,行政區域包括55個不同大小村莊。該鎮面積為110平方公里,其中約85%為森林覆蓋。人口僅有2200人,其中44%超過65歲以上,屬於是一個人口逐漸老化與呈現負成長的鄉村小鎮。該鎮原本主要經濟作物為森林產品與蜜桔,但是這些產品目前大多數已經為國外進口低價產品所取代。1981年2月的一股強烈寒流使當地溫度下降至攝氏零下13度,造成大多數柑橘樹被凍死,更使得該鎮經濟一厥不振。
為復興經濟,該鎮積極進行經濟轉型工作。目前該鎮知名全國的是由其年老鎮民為工作主體的「Tsumamono」產業與相關觀光事業和(月谷)溫泉區等。Tsumamono指的是使用於餐飲業餐點裝飾用的樹葉與花朵。1999年該鎮成立Irodori Co. Inc,由鎮長擔任社長。該公司出產超過300種樹葉與花朵,銷售給日本旅館與高級餐館使用為餐點裝飾品,每年營業利潤超過230萬美元,成為該鎮老年人口的主要經濟來源。目前該公司雇用180位主要為女性且平均年齡超過67歲的員工,這些員工並廣泛使用電腦與傳真機等資訊工具來傳達市場訊息。由於該行業之成功,此案例被視為是日本農業復興之「點葉成金」模範案例。
環保成就
該鎮之廣受注意,除其經濟復甦成績外還在於環保成就。為減少占垃圾總量30%的廚餘廢棄物的產生數量,該鎮自1991年起即補貼購買戶外堆肥機,自1995年起更成為全日本首個補貼居民購買住家堆肥機的城鎮。目前該鎮大多數居民均採用堆肥機來處理廚餘廢棄物。
自1997年日本開始實施包裝廢棄物回收法開始,該鎮即將垃圾分成19類來進行回收,不能回收部分則使用該鎮的兩個小型焚化爐進行焚化處理。2000年日本政府開始實施dioxins特別管制法規,該鎮因此將這兩個焚化爐關閉,完全停止自行焚化處理。目前該鎮將廢棄物劃分為34個類別,並且達到79%回收率。該鎮在廢棄物收集上的最大特色是雖有2200位居民,但是卻沒有一輛垃圾車。居民需要自行將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站。至於行動不便的居民,則有義工協助清除垃圾。同時每隔四個星期的星期天,由收集站舉辦一次「跳蚤市場」活動,以銷售例如舊衣服與書本等二手物資。
零廢棄物運動之倡導
2003年7月在推廣零廢棄物觀念方面不遺餘力的美國Paul Connett博士訪問該鎮之後,該鎮決定接受此觀念進一步減少廢棄物產生量,因此於2003年9月19日推出全日本各城鎮的首項零廢棄物宣言,目標是將產生廢棄物在2020年之前降低至零,成為日本首個作出此項宣示之城鎮。
由於零廢棄物的觀念除加強回收廢棄物外,主要強調自產源即加強資源使用效率以減少將來廢棄物產生量。因此該鎮在推出宣言同時,亦提出包括五點之行動計畫,除將自行加強廢棄物回收工作外,亦呼籲政府與產業界加強製造廠商責任與環保化設計工作以預防廢棄物產生。該鎮行政長官亦四處演說倡導此觀念。
該鎮的廢棄物處理做法或許未必能為其他城鎮接受,例如自行將垃圾送往收集站可能被視為是會產生過多車輛運輸污染的不具效率舉動;將垃圾分類為34項亦被會認為是耗費過多人力與時間之做法。但是在該鎮之生態環境下,此種做法並無實施問題,顯示只要能夠達到目標,各城鎮應該自行尋找最適合之實施方式。同時該鎮之做法,不論是在構思或宣導上均有值得其他地方政府效法之處。
國際零廢棄物運動
國際間「零廢棄物運動(Zero Waste Campaign)」之具體表現,始自1996年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市宣示將在2010年前達到零廢棄物之目標;接著紐西蘭約1/3城鎮與加拿大多倫多等大型城市也先後宣布將在2015年前後達到此目標;日本政府亦於2000年頒布符合此運動精神之「循環型社会形成推進基本法」。
零廢棄物的觀念不僅是推廣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以避免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還將推動進行生產與銷售系統的改革,以自根本即避免廢棄物之產生。零廢棄物運動包括三項主要觀念轉換:
1. 要求消費者、納稅人與地方政府不要將使用盡之資源視為是需要花錢掩埋與焚化的廢棄物;要將其視為是可以回收之資源,因而加強其回收利用、修理、循環使用與堆肥處理之工作;
2. 要求企業界使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重新設計產品與包裝物使消費者易於進行其使用後之回收利用、修理、循環使用與堆肥處理工作;延伸製造廠商責任,要求其負起產品使用後之回收、再利用與重新製造工作;
3. 要求政府將經濟誘因自原生資源移轉至再生資源,以便利達成零廢棄物目標。
為達成零廢棄物目標,一般採用下列策略:
1. 延伸生產者責任(EPR):要求產品製造/銷售廠商分享責任以回收產品與包裝廢棄物,並確保其回收與再利用;
2. 環保化設計(DfE):設計時即注意產品之耐用性、易於修理/模組化替換、易於升級、易於回收等特性。同時廢棄時,亦應該具有易於拆解、回收再利用等特性;
3. 資源回收設施:以生態工業園區方式允許回收之資源得以進行回收再利用與重新製造等工作,並得以培養資源回收利用工業;
4. 法規與經濟工具:用以鼓勵各相關團體進行有益零廢棄物目標之工作。
參考網頁:
1. http://www.japanfs.org/en/newsletter/,第24號,2004年8月
2. http://www.targetzerocanada.org/Pages/Home/home.html
3. http://www.grrn.org/zerowaste/
4. http://www.kamikatsu.jp/
5. http://www.irodori.co.jp/
|